新年伊始,一場別開生面的跨年晚會——“2024科學跨年之夜”吸引了中國百姓目光,十多位頂尖科學家通過網絡直播為全國觀眾上了 “2024年第一堂科普課”。近年來,中國科學家在行星探測、量子計算、生物科學等諸多領域攀登高峰,實現突破?!董h球時報》選取4位“科學跨年之夜”的代表嘉賓,通過報道他們的創新歷程,分享科學進步的力量。
“走馬燈居然就是航空噴氣發動機的最初雛形!”在“2024科學跨年之夜”,航空動力專家、中國工程院院士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劉大響一邊拆解走馬燈,一邊和現場的小朋友生動地介紹說,走馬燈的工作原理和近代燃氣輪機一樣,都是根據熱空氣上升產生推力。
劉大響感慨道,航空發動機是航空工業的心臟,世界上僅有寥寥幾國具有研制航空發動機的技術水平,而達到頂尖水平的,更是少之又少。由于受到技術封鎖和缺乏核心技術的影響,過去中國在研制自主航空發動機方面進展緩慢。
2023年5月28日,國產大飛機C919迎來商業首飛,這是中國民航史上一個非常值得標注的日子。
“我今年就要87歲了,和飛機發動機打交道就有60多年。在這60多年中,一半的時間,我是在山溝里度過的?!眲⒋箜懛窒碚f,航空發動機的自主研發離不開高空臺這一大型裝置,這是在地面模擬飛機發動機在空中的飛行狀態和環境條件,對發動機整機和部件進行高空模擬試驗的大型試驗設備群?!拔以谏钌街械?0年,就是在建設中國自己的高空臺?!?995年底,我國首個高空臺交付國家驗收,總體試驗技術和測驗精度達到世界同類設備先進水平,被譽為“亞洲第一臺”,為我國20多個發動機型號完成試驗。我國成為美俄英法之后第五個擁有類似規模高空臺的國家。劉大響激動地說:“付出不是一朝一夕的奮斗,而是漫長無盡的堅守?!?/p>
北京市科協副主席陳維成對《環球時報》記者表示,“科學跨年之夜”將科學與節日巧妙融合,講述科技創新故事,展現科技報國豪情,讓公眾深刻感悟國家科技發展的輝煌成就,增強民族自豪感和科學文化自信,對于弘揚民族文化,提高國家軟實力具有積極意義。(記者 陳子帥 冷舒眉 王勇)